保存桌面

中国文化与管理

首页 > 投稿须知
《中国文化与管理》投稿须知
 《中国文化与管理》征稿启事
《中国文化与管理》杂志是南京大学管理学院、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、江苏省互联网服务学会主办的学术集刊。其宗旨为: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;汇聚中国文化与管理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;促进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;推动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在海内外的传播。本刊现开设的栏目主要有:
【新 论】主要发表学界和研究机构著名学者、权威人士有关中国文化与管理方面热点和前沿问题的访谈和文章
【中国管理哲学研究】 研究中国古代管理哲学思想、传统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、中西方管理哲学比较以及从哲学层面对管理问题的深度探讨
【中国本土管理研究】 研究本土管理行为、中国本土关系现象、中国本土管理实践模式、中国本土领导理论的开发与创新、互联网时代的本土管理理论构建等及相关案例研究
【传统文化与公共治理】 研究传统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、传统文化对政府公共管理的影响、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化、道德化的行政及其现代影响、公共服务供给与政府责任定位等
【东西方管理比较研究】 研究东西方管理的哲学逻辑基础比较、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、东西方知识管理比较、东方管理思想的价值、东西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等
【管理伦理研究】 研究管理制度伦理化、管理者伦理素质提升、人际伦理与制度伦理、责任伦理与管理者伦理素质自我完善、伦理规范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与作用、管理伦理的价值建构、职业伦理等
【心理﹒文化﹒社会与管理】 有关政治文化、心理与政治行为、发展与家庭、社会认知、人格、沟通和建立关系、组织行为;跨文化互动、群体间关系、全球化与文化发展、利他行为与社会文化的规范等
【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家精神】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企业家精神、中国传统儒商精神与现代企业家精神比较、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家精神再造、儒商精神的现代价值等
【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研究】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现状、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国家的影响力差异研究、新媒体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、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媒体传播路径、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等
【中国管理史和思想史研究】 研究近现代中国管理史和思想史、近代企业史研究中的管理思想研究、改革开放后经济转轨时期的管理思想研究、各种管理思想之间传承关系等
【学界动态】 针对中国文化与管理方面的热点和前沿问题,发表专家、学者的最新观点
【企业家观点】 知名企业家有关中国文化与管理方面的言论和文章
【书 评】最新公开出版的有关中国文化与管理方面的图书评论
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、学者踊跃来稿。所赐稿件一经刊用,将采用高于国内同类期刊的稿酬标准支付稿酬。热切期待您的关注和支持!
通讯地址: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安中楼1307室《中国文化与管理》编辑部
邮政编码:210093
《中国文化与管理》投稿格式规范
《中国文化与管理》使用以下投稿格式规范,引文出处均采用脚注,请作者投稿时予以参照。
第一部分 标题、摘要和关键词
一、中文标题:副标题(左对齐,主标题黑体小3号字,副标题黑体小4号字,之间用冒号或破折号相隔,不宜超过20字)
如有课题信息,请在题目后标“*”;课题信息采用脚注形式添加在标题页下方,课题信息前加“*”,请标注课题来源、课题名称、课题编号、研究阶段(阶段性成果、研究成果)等信息。
二、作者姓名(左对齐,黑体小4号字)
多位作者之间空格间隔,作者信息采用脚注形式添加在标题页下方,作者信息前加“*”。
三、作者简介(“作者简介”四字左对齐,黑体5号字)
请标注作者单位、作者职务、作者职称、作者所在地、作者所在地邮编、作者研究方向、电子邮箱等信息;在读研究生、博士生要注明专业。
四、摘要(“摘要”二字左对齐,黑体5号字)
□□□□□□□□(宋体5号字,篇幅200-300字)
摘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,简明、确切地陈述文章的主要内容,体现作者的新观点以及论文研究的目的、采用的方法、研究的结果和结论。
五、关键词(“关键词”三字左对齐,黑体5号字)
□□□□、□□□□、□□、□□□(宋体5号字,3-5个,之间用分号分隔)
关键词应避免使用非学术词汇、无特定指向的词汇、动词和形容词等。
第二部分 正文
一、标题与字体
(一)标题一般为三级以内:一级小标题表示为“一、……”;二级小标题为“(一)……”;三级小标题为“1.……”(阿拉伯数字序号后标点为“.”,而非“、”)。
(二)一级小标题为黑体小4号字;注释和参考文献为宋体小5号字;一级小标题以外次级标题及正文均为宋体5号字,每段首行缩进2字符。英文字号同中文,字体为Times New Roman。
二、内容
(一)引用外国人名、外文书籍等材料时,可以直接使用外文姓名全称;如使用中文译名,需在首次引用时附括号注明其外文姓名全称;外文书籍用斜体。
(二)正文中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对照时括号中的英文为小写,如“要旨(gist)”。
(三)稿件中的图示若是彩色,请务必转换为灰度,转换时以可清晰辨识为准。
三、标点
(一)正文标点全部为中文全角输入;
(二)带有引号、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需要顿号;
(三)图表格式的标题位置:图表标题在表格上方,图片标题在图片下方,居中,用冒号标注,如“图1:”“表1:”;
四、引文
(一)正文中的引文(直接引述与间接引述)采用文中夹注形式,在文中需要说明的文字处对应上标阿拉伯数字符号1234,并在相应页的下方添加脚注,文章末尾无须再添加参考文献。
引文如为著作,脚注中务必交代作者、书名、出版社、出版年代和具体的引用页码,但是文后的参考文献信息中不必交代页码;引文如为期刊,脚注中不必交代页码,但是务必交代作者、论文题目、发表期刊名、发表年代和第几期,文后的参考文献信息中务必交代发表期刊的页码范围。
(二)若引文超过4行,则上下各空一行,独立成段,无需引号,悬挂缩进2字符,段首缩进两字符,五号楷体字。
(三)同一作者同一年的多个文献用a、b等区分,如(李王张,2016a)(李王张,2016b)。
(四)如引注为译作,夹注中需加上原出版年份,且原出版年份在前,译作年份在后,如【利奥塔尔(1979/1997)】
(五)如引文作者超过六位,可只标注第一作者,其姓名后标注“等”(英文用“et al.”)。
第三部分 引注格式
一、非连续出版物
(一)普通图书
1.著作标注顺序:责任者/著作名/译者/出版年/页码
王跃堂: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改革效果的实证研究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1年版,第18页。
[德]格奥尔格·威廉·弗里德里希·黑格尔:《逻辑学》上卷,杨一之译,商务印书馆,1976年版,第30-35页。
2.析出文献标注顺序:著者/析出篇名/文集编者/文集题名/出版者/出版年/页码
钟海连:《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传播的形态和效果——中盐金坛贤文化个案解读》,载《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》,九州出版社,2017年版,第248页。
[荷]杜威﹒佛克马:《走向新世界主义》,王宁、薛晓源编《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》,中央编译出版社,1998年版,第247-266页。
(二)古籍
1.古籍一般应标注:责任者、书名、卷次或责任者、篇名、部类名、卷次、版本
王夫之:《读通鉴论》卷1。//杨时:《陆少卿墓志铭》,《龟山集》卷34,四库全书本。
2.常用古籍可不注编撰者和版本
《孟子﹒公孙丑上》。//《史记》卷87《李斯列传》。
二、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
(一)期刊标注顺序:著者/篇名/期刊名/年期
刘志彪:《理解高质量发展:基本特征、支撑要素与当前重点》,《学术月刊》2018年第7期。
(二)报纸标注顺序:著者/篇名/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
南平:《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》,《南京日报》2018年11月13日。
三、未刊文献
标注顺序:文献标题(用双引号,引用者自拟标题不用引号)/时间/藏所/编号
“傅良佐致国务院电”,1917年9月15日,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,北洋档案1011-5961
四、外文文献
引证英文文献的标注方式:责任者(作者)名字在前(最好用缩写),姓氏在后;析出文献题名用正体,出版物名称用斜体;文章题名用双引号,所出出版物题名用斜体;引文在原书跨页的,页码间用连接号(如“pp.3—4”),引文散见两页以上,页码间用逗号(如“pp.5,8,10”);注释中纯系英文,句末用句号,如中英文混用,句末用中文句号。如:
Allen,Richard S,Charles S.White,Margaret B.Takeda,Reward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, 2004, P.7-14.Almarza, G.G.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’s knowledge growth. In D.Freeman and J.C.Richards(eds.).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.New York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1996.pp.50-78.
五、文后参考文献
文后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,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。
1.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,仅在文末按作者姓氏音序排列。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。
2.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。